开元释教录
别录·卷一 别分乘藏录下就别录中更分为七有译有本录第一(一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四十八卷) 有译无本录第二(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 支泒别行
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一 夫目录之兴也。盖所以别真伪明是非。记人代之古今。标卷部之多少。摭拾遗漏删夷骈赘。欲使正教纶理金言有绪。提纲要历然可观也。但以法门幽邃化网恢弘。
开元释教录
别录·卷二 有译有本录中菩萨三藏录之二(大乘经重单合译下) 月灯三昧经十一卷(或十卷一帙)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全本后出单重合译) 月灯
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二 夫目录之兴也。盖所以别真伪明是非。记人代之古今。标卷部之多少。摭拾遗漏删夷骈赘。欲使正教纶理金言有绪。提纲要历然可观也。但以法门幽邃化网恢弘。
开元释教录
别录·卷三 有译有本录中声闻三藏录第二声闻藏者。小乘所诠之教也。能说教主。则示生示灭应物随缘。所诠之教。 则九部四含毗昙戒律。善男善女。禀之而脱屣尘劳
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三 从元帝建武元年丁丑。至恭帝元熙二年庚申。凡一十一帝一百四年。缁素十六人。所译经律论并新旧集失译诸经。总一百六十八部四百六十八卷(八十五部三百三
开元释教录
别录·卷四 别录中有译无本录第二之一有译无本者。谓三藏教文及圣贤集传。名存本阙之类也。自圣教东移殆乎千祀。质文亟改钟鼎屡迁。重以周武陵夷缁徒丧灭。致使法灯
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四 总括群经录上之四秦姚氏都常安(亦云后秦) 起姚苌(谥为昭武皇帝)白雀元年甲申。至姚泓(无谥)永和三年丁巳。凡经三主三十四年沙门五人。所出经
开元释教录
别录·卷五 别录中有译无本录之二小乘经重译阙本。一百二十五部。二百六十五卷。 中阿鋡经五十九卷符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第一译) 右一经前后两译一本在藏
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五 总括群经录上之五宋刘氏都建业。 自武帝永初元年庚申。至顺帝升明三年己未。凡八主六十年。缁素共有二十二人。所出经律论等并杂集失译诸经。总四百
开元释教录
别录·卷六 别录中支派别行经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支派经者。谓大部之中抄出别行。大般若第二会之类是也。夫法门浩广罕究津涯。典籍纷纶靡穷边际
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六 总括群经录上之六齐萧氏都建业(亦云南齐) 自高帝建元元年己未至和帝中兴二年壬午。凡经七主二十四年。沙门七人。 所译经律总一十二部三十三
开元释教录
别录·卷七 别录中删略繁重录第四(一百四十七部四百八卷) 删繁录者。谓同本异名。或广中略出。以为繁^6□今并删除。但以年岁久淹共传讹替。徒盈卷帙有费功劳
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七 总括群经录上之七周宇文氏都长安。 从闵帝元年丁丑(依古无号直称元年)至靖帝大定元年辛丑。凡经五帝二十五年。沙门四人。所出经论一十四部二十九
开元释教录
别录·卷八 别录中疑惑再详录第六(一十四部一十九卷) 疑惑录者。自梵经东阐年将七百。教有兴废时复迁移。先后翻传卷将万计。 部帙既广寻阅难周。定录之
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八 总括群经录上之八大唐李氏都长安。自高祖神尧皇帝武德元年岁次戊寅。至开元神武皇帝开元十八年庚午之岁。兼天后代凡经一百一十三载。传译缁素已有三十七
开元释教录
入藏录·卷一 合大小乘经律论及圣贤集传见入藏者。总一千七十六部。合五千四十八卷。 成四百八十帙。 大乘入藏录上(大乘经律论总六百三十八部二千七百四十
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九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余)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一卷(一名八曼荼罗经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大周录)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龙
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十 总括群经录上之十叙列古今诸家目录古经录一卷右寻诸旧录。多称为古录。似是秦始皇时释利防等所赍经录。 旧经录一卷右似是前汉刘向校书天阁。往见有佛
开元释教录
入藏录·卷二 小乘入藏录下(小乘经律论总三百三十部一千七百六十二卷一百六十五帙贤圣集传附此卷末此直列经名及标纸数余如广录) 小乘经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