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
卷六·礼乐篇 子曰:“吾于礼乐,正失而已。如其制作,以俟明哲,必也崇贵乎?” 贾琼、薛收曰:“道不行,如之何?”子曰:“父母安之,兄弟爱之,朋友信之。
中说
卷七·述史篇 子曰:“太熙之后,述史者几乎骂矣,故君子没称焉。” 楚公作难,贾琼去之。子曰:“琼可谓立不易方矣。” 温彦博问知。子曰:“无知。”问
中说
卷八·魏相篇 子谓魏相真汉相:“识兵略,达时令,远乎哉!” 子曰:“孰谓齐文宣瞢而善杨遵彦也?谓孝文明,吾不信也。谓尔朱荣忠,吾不信也。谓陈思王善让也
中说
卷九·立命篇 文中子曰:“命之立也,其称人事乎?故君子畏之。无远近高深而不应也,无洪纤曲直而不当也。故归之于天。《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魏徵
中说
卷十·关朗篇 或问关朗。子曰:“魏之贤人也。孝文没而宣武立。穆公死,关朗退。魏之不振有由哉!” 子曰:“中国失道,四夷知之。”魏徵曰:“请闻其说。”子
中说
序 周公,圣人之治者也,后王不能举,则仲尼述之,而周公之道明。仲尼,圣人之备者也,后儒不能达,则孟轲尊之,而仲尼之道明。文中子,圣人之修者也,孟轲之徒欤,
中说
叙篇 文中子之教,继素王之道,故以《王道篇》为首。古先圣王,俯仰二仪必合其德,故次之以《天地篇》。天尊地卑,君臣立矣,故次之以《事君篇》。事君法天,莫如周
中说
卷一·王道篇 文中子曰:“甚矣!王道难行也。吾家顷铜川六世矣,未尝不笃于斯,然亦未尝得宣其用,退而咸有述焉,则以志其道也。”盖先生之述,曰《时变论》六篇,
中说
文中子世家 文中子,王氏,讳通,字仲淹。 其先汉征君霸,洁身不仕。十八代祖殷,云中太守,家于祁,以《春秋》《周易》训乡里,为子孙资。十四代祖述,克播前
中说
卷二·天地篇 子曰:“圆者动,方者静。其见天地之心乎?” 子曰:“智者乐,其存物之所为乎?仁者寿,其忘我之所为乎?” 子曰:“义也清而庄,靖也惠而
中说
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 大唐龙飞,宇内乐业,文中子之教未行于时,后进君子鲜克知之。 贞观中,魏文公有疾,仲父太原府君问候焉,留宿宴语,中夜而叹。太原府
中说
卷三·事君篇 房玄龄问事君之道。子曰:“无私。”问使人之道。曰:“无偏。”曰:“敢问化人之道。”子曰:“正其心。”问礼乐。子曰:“王道盛则礼乐从而兴焉,非
中说
录关子明事 关朗字子明,河东解人也。有经济大器,妙极占算,浮沈乡里,不求官达。 太和末,余五代祖穆公封晋阳,尚书署朗为公府记室。穆公与谈《易》,各相叹
中说
卷四·事君篇 子谓周公之道:“曲而当,私而恕。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乎?” 子曰:“圣人之道,其昌也潜,其弊也寝,亹亹焉若寒暑进退,物莫不从之,而不知其由
中说
卷五·问易篇 刘炫问《易》。子曰:“圣人于《易》,没身而已,况吾侪乎?”炫曰:“吾谈之于朝,无我敌者。”子不答。退谓门人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中说
王氏家书杂录 太原府君,讳凝,字叔恬,文中子亚弟也。贞观初,君子道亨,我先君门人布在廊庙,将播厥师训,施于王道,遂求其书于仲父。仲父以编写未就不之出,故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