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演义
卷二·丁氏穿井得一人 俗说丁氏家穿井,得一人於井中也。 谨按《吕氏春秋》:“宋丁氏无井,常一人溉汲於外。及自穿井,喜而告人:‘吾穿井得一人。’传之,闻
风俗演义
卷六·声音 《易》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诗》云:“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降福穰穰。书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
风俗演义
卷二·封泰山禅梁父 俗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武帝探策得十八,因读曰八十,其後果用耆长。武帝出玺印石,裁有兆朕,奉车子侯即没其印,乃止。武帝畏
风俗演义
卷六·商 谨按刘歆《钟律书》:“商者,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五行为金,五常为义,五事为言,凡归为臣。”
风俗演义
卷二·孝文帝 孝成皇帝好诗、书,通览古今,闲习朝廷仪体,尤善汉家法度故事。常见中垒校尉刘向,曰:“世俗多传道孝文皇帝,小生於军,及长大有识,不知父所在,日
风俗演义
卷一·皇霸 盖天地剖分,万笠萌毓,非有典艺之文,坚基可据,推当今以览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矣,言也实为难哉!故易记三皇
风俗演义
卷六·角 谨按刘歆《律书》:“角者,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五行为木,五常为仁,五事为貌,凡归为民。”宫谨按刘歆钟律书:“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
风俗演义
卷二·淮南王安神仙 俗说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秘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谨按《汉书》:淮南王安天资辨博,善为文辞,孝武以属诸
风俗演义
卷一·三皇 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
风俗演义
卷六·微 谨按刘歆《钟律书》:“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为火,五常为礼,五事为视,凡归为事。”
风俗演义
卷二·王阳能铸黄金 《汉书》说:王阳虽儒生,自寒贱,然好车马衣服,极为鲜好,而无金银文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不蓄积余财。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
风俗演义
卷一·五帝 《易传》、《礼记》、《春秋》、《国语》、《太史公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是五帝也。 谨按《易》、《尚书大传》:“天立五帝以为相,
风俗演义
卷六·羽 谨按刘歆《律书》:“羽者,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五行为水,五常为智,五事为德,凡归为物。”故闻其宫声使人温润而广大,闻其商声使人方正而好义,闻其
风俗演义
卷二·宋均令虎渡江 九江多虎,百姓苦之。前将募民捕取,武吏以除赋课,郡境界皆设陷井。後太守宋均到,乃移记属县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渊,物性之所托。故江、
风俗演义
卷一·三王 《礼号谥记》说:“夏禹、殷汤、周武王是三王也。”《尚书》说:“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诗》说:“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文王受命,有此武功。仪刑文
风俗演义
卷六·埙 谨按《世本》:“暴辛公作埙。”诗云:“天之诱民,如埙如篪。”埙,烧土为也,围五寸半,长三寸半,有四孔,其二通,凡为六孔。
风俗演义
卷一·五伯 《春秋》说: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是五伯也。谨按《春秋左氏传》:夏後太康,娱於耽乐,不修民事,诸侯僭差。於是昆吾氏乃为盟主,诛不从命,以
风俗演义
卷三·愆礼 夫圣人之制礼也,事有其制,曲有其防,为其可传,为其可继。贤者俯就,不肖?及。是故子张过而子夏不及,然则无愈。子路丧姊期而不除,仲尼以为大讥,况
风俗演义
卷六·笙 谨按《世本》:“随作笙。”。长四寸,十二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物生故谓之笙。诗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大笙谓之巢,小者渭之和。
风俗演义
卷一·六国 楚之先出自帝颛顼,其裔孙曰陆终,娶于鬼方氏,是谓女溃。盖孕而三年不育,启其左胁,三人出焉,启其右胁,三人又出焉。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其後有鬻熊
风俗演义
卷三·大将军掾敦煌宣度为师大常张文明制杖 谨按《礼记》:“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至子路亦然。请丧夫子如父而无服。’
风俗演义
卷六·鼓 谨按《易》称:“鼓之以雷霆”,圣人则之。不知谁所作也。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周礼六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睾鼓、晋鼓
风俗演义
卷四·过誉 孔子称:“大哉!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又曰:“君子之道,忠恕而已。”至於讦以为直,隐以为义,枉以为厚,伪以为名,此众人之所致誉,而明主之所必
风俗演义
卷二·正失 孔子曰:“众善焉,必察之;众恶焉,必察之。”孟轲云:“尧、舜不胜其美,桀、纣不胜其恶。”传言失指,图景失形,众口铄金,积毁消骨,久矣其患之也。
风俗演义
卷六·瑟 谨按《世本》:“宓义作。”八尺一寸,四十五弦。黄帝书:“泰帝使素女鼓瑟而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春秋,师旷为晋平公奏清徵之音,有玄鹤
风俗演义
卷二·乐正后夔一足 俗说夔一足而用精专,故能调畅於音乐。 谨按《吕氏春秋》:“鲁哀公问於孔子:‘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以夔为乐正,始治六
风俗演义
卷五·十反 易记“出处默语”,书美“九德咸事”,同归殊涂,一致百虑,不期相反,各有云尚而已。是故伯夷让国以采薇,展禽不去於所生;孔丘周流以应聘,长沮隐居而
风俗演义
卷六·磬 谨按《世本》:“毋句作磬。”《尚书》:“豫洲锡贡磬错。”诗云:“笙磬同音。”论语:“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者,曰:‘有心哉!’钟谨按世本:“垂
风俗演义
卷六·无题 谨按礼乐记:“漆桶,方,画木,方三尺五寸,中有椎,上用止音焉节。”书曰:“合止,笙镛以问。”声所以五者,系五行也,音所以八者,系八风也传曰:八
风俗演义
卷七·穷通 《易》称:“悬象著明,莫大乎於日月。”然时有昏晦。《诗》美“滔滔江、汉,南北之纪”。然时有壅滞。《论语》:“固天纵之,莫盛於圣。”然时有困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