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
卷一·安寝 少寐乃老年大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阴气虚,故目不瞑。载有方药,罕闻奏效。邵子曰:“寤则神栖于心。”又曰:“神统于心。”
老老恒言
卷一·晨兴 老年人,往往天未明而枕上已醒。凡脏腑有不安处,骨节有酸痛处,必于此生气时觉之。先以卧功,次第行数遍(卧功见二卷导引内),反侧至再,俟日色到窗,
老老恒言
卷一·盥洗 盥[guàn]洗手也。洗发曰“沐”,洗面曰“靧[huì洗脸]”,洗身曰“浴”,通谓之“洗”。养生家言“发宜多栉[zhì梳],不宜多洗,当风
老老恒言
卷一·饮食 《记·内则》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注:酸苦辛咸,木火金水之所属。)多其时味,所以养气也。四时皆调以滑甘,象
老老恒言
卷一·食物 《本草》谓煮饭:以陈廪米为补益,秋谷初成,老年食之,动气发病。愚意胃弱难化则有之,滋润香甘,莫如新粒,不妨酌宜而食;微炒则松而易化,兼开胃。有
老老恒言
卷一·散步 坐久则络脉滞,居常无所事,即于室内时时缓步,盘旋数十匝,使筋骸活动,络脉乃得流通。习之既久,步可渐至千百,兼增足力。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
老老恒言
卷一·夜坐 日未出而即醒,夜方阑而不寐,老年恒有之。黄昏时如辄就寝,则愈不能寐。必坐有顷,坐时先调息以定气,寒聪掩明,屏除杂想;或行坐功运动一番(“坐功”
老老恒言
卷二·燕居 养静为摄生首务。五官之司,俱属阳火;精髓血脉,则阴精也。阴足乃克济阳。《内经》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降者降伏之降,阴不足而受
老老恒言
卷二·见客 《记·王制》曰:“七十不与宾客之事”,盖以送迎仆仆,非老年所能胜。若夫来而不往,《记》以为非礼。岂所论于老年?予尝有《扫径》诗云:“积闲成懒痼
老老恒言
卷二·省心 六淫之邪,其来自外,务调摄所以却之也。至若七情内动,非调摄能却,其中喜怒二端,犹可解释。傥事值其变,忧、思、悲、恐、惊五者,情更发于难遏。要使
老老恒言
卷三·带 带之设,所以约束其服,有宽有狭,饰以金银犀玉,不一其制,老年但取服不散漫而已。用径寸大圈,玉与铜俱可,以皂色绸半幅,一头缝住圈上,围于腰,一头穿
老老恒言
卷二·出门 邵子自言“四不出”:大风、大雨、大寒、大热也。愚谓非特不可出门,即居家亦当密室静摄,以养天和;大雷大电,尤当缄口肃容,敬天之怒。如值春秋佳日,
老老恒言
卷四·褥 稳卧必得厚褥,老人骨瘦体弱,尤须褥厚,必宜多备,渐冷渐加。每年以其一另易新絮,紧着身铺之,倍觉松软。挨次递易,则每年皆新絮褥着身矣。骆驼绒装褥,
老老恒言
卷三·袜 袜以细针密行,则絮坚实,虽平匀观美,适足未也。须绸里布面,夹层制就,翻入或绵或絮,方为和软适足。又乐天诗云:“老遣宽裁袜”,盖不特脱着取便,宽则
老老恒言
卷二·防疾 心之神发于目,肾之精发于耳。《道德经》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谓淆乱其耳目,即耗敝其精神。试于观剧时验之,静默然安坐,畅领声色之乐
老老恒言
卷四·便器 老年夜少寐,不免频起小便,便壶实为至要。制以瓷与锡,俱嫌取携颇重,惟铜可极薄为之,但质轻又易倾覆。式须边直底平,规圆而匾,即能平稳。大便用圊桶
老老恒言
卷三·鞋 鞋即履也,舄也。《古今注》曰:“以木置履底,干腊不畏泥湿。”《辍耕录》曰:“舄本鹊字,舄象取诸鹊,欲人行步知方也,今通谓之鞋。”鞋之适足,全系乎
老老恒言
卷五·粥谱说 粥能益人,老年尤宜,前卷屡及之,皆不过略举其概,未获明析其方。考之轩岐家与养生家书,煮粥之方甚夥,惟是方不一例,本有轻清重浊之殊,载于书者,
老老恒言
卷二·慎药 老年偶患微疾,加意调停饮食,就食物中之当病者食之;食亦宜少,使腹常空虚,则络脉易于转运,元气渐复,微邪自退,乃第一要诀。 药不当病,服之每
老老恒言
卷三·杂器 眼镜为老年必需,《蔗庵漫录》曰:“其制前明中叶传自西洋,名'靉靆’”。中微凸,为“老花镜”。玻璃损目,须用晶者。光分远近,看书作字,各有其宜。
老老恒言
卷五·择米第一 米用粳,以香稻为最,晚稻性软,亦可取,早稻次之,陈廪米则欠腻滑矣。秋谷新凿者,香气足;脱谷久,渐有故气。须以谷悬通风处,随时凿用。或用炒白
老老恒言
卷二·导引 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华陀五禽戏、娑罗门十二法、天竺按摩诀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有益无损。兹择老年易行者附于左,分卧功、立功、坐功三
老老恒言
卷四·卧房 室在旁曰房。《相宅经》曰:“室中央为《洛书》五黄,乃九宫尊位。”不敢当尊,故卧须旁室。老年宜于东偏生气之方,独房独卧。静则神安也,沈期诗云:
老老恒言
卷五·择水第二 水类不一,取煮失宜,能使粥味俱变。初春值雨,此水乃春阳生发之气,最为有益;梅雨湿热熏蒸,人感其气则病,物感其气则霉,不可用之明验也;夏秋淫
老老恒言
卷三·书室 学不因老而废,流览书册,正可借以遣闲,则终日盘桓,不离书室。室取向南,乘阳也。《洞灵经》曰:“太明伤魂。”愚按魂为阳气之英也,魄为阴体之精也,
老老恒言
卷四·床 《记·内则》云:“安其寝处。”安之法,床为要。服虔《通俗文》曰:“八尺曰床。”故床必宽大,则盛夏热气不逼。上盖顶板,以隔尘灰,后与两旁,勿作虚栏
老老恒言
卷五·火候第三 煮粥以成糜为度,火候未到,气味不足,火候太过,气味遂减。火以桑柴为妙,《抱朴子》曰:“一切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除风助药力。栎
老老恒言
卷四·帐 帐必与床称,夏月轻纱制之。《齐东野语》云:“纱之至轻者曰'轻容’。”王建《宫词》云:“嫌罗不着爱轻容”是也。又须量床面广狭,作帐底如帐顶布为之,
老老恒言
卷三·坐榻 有卧榻宽而长者,有坐榻仅可容身。服虔《通俗文》曰:“榻者,言其塌然近地也。”常坐必坐榻乃适,元微之诗:“望山移坐榻”,轻则便于移也。因其后有靠
老老恒言
卷五·食候第四 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此又在常格外。就调养而论,粥宜空心食,或作晚餐亦可,但勿再食他物,加于食粥后。食勿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