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源流论
卷下·医者误人无罪论 人命所关亦大矣。凡害人之命者,无不立有报应。乃今之为名医者,既无学问,又无师授,兼以心术不正,欺
医学源流论
卷下·病家论 天下之病,误于医家者固多,误于病家者尤多。医家而误,易良医可也;病家而误,其弊不可胜穷。有不问医之高下,
医学源流论
卷下·涉猎医书误人论 人之死,误于医家者十之三,误于病家者十之三,误于旁人涉猎医书者,亦十之三。盖医之为道,乃通天彻地
医学源流论
卷下·邪说陷溺论 古圣相传之说,揆之于情有至理,验之于疾有奇效,然天下之人反甚疑焉。而独于无稽之谈,义所难通,害又立见
医学源流论
卷下·名医不可为论 为医固难,而为名医尤难,何则?名医者,声价甚高,敦请不易,即使有力可延,又恐往而不遇。即或可遇,其
医学源流论
卷下·考试医学论 医为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时,设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
医学源流论
卷下·医学渊源论 医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之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
医学源流论
卷下·医家论 医之高下不齐,此不可勉强者也。然果能尽知竭谋,小心谨慎,犹不至于杀人。更加以诈伪万端,其害不可穷矣。或立
医学源流论
卷下·四大家论 医道之晦久矣。明人有四大家之说,指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四人,谓为千古医宗。此真无知妄谈也。夫
医学源流论
卷下·兽医论 禽兽之病,由于七情者少,由于风寒饮食者多,故治法较之人为犹易。夫禽兽之藏府经络,虽与人殊,其受天地之血气
医学源流论
卷下·祝由科论 祝由之法,《内经》贼风篇岐伯曰:先巫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又移精变气论,岐伯云:古
医学源流论
卷下·疡科论 疡科之法,全在外治,其手法必有传授。凡辨形察色,以知吉凶,及先后施治,皆有成法。必读书临症二者皆到,然后
医学源流论
卷下·幼科论 幼科古人谓之哑科,以其不能言,而不知病之所在也。此特其一端耳。幼科之病,如变蒸胎惊之类,与成人异者,不可
医学源流论
卷下·痘科论 今天下之医法失传者,莫如痘疹。痘之源,藏于脏府骨脉,而发于天时。所谓本于脏腑骨脉者,凡人受生之初,阴阳二
医学源流论
卷下·妇科论 妇人之疾,与男子无异,惟经期胎产之病不同,且多症瘕之疾。其所以多症瘕之故,亦以经带胎产之血易于凝滞,故较
医学源流论
卷下·《太素脉》论 诊脉以之治病,其血气之盛衰,及风寒暑湿之中人,可验而知也。,乃相传有《太素脉》之说,以候人之寿夭穷
医学源流论
卷下·《活人书》论 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盖《伤寒论》不过
医学源流论
卷下·千金方外台论 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仲景之法病,其论脏府经络,病情传变,悉本《内经》。而其所用之方,皆古圣相传之
医学源流论
卷下·脉经论 王叔和着脉经,分门别类,条分缕晰。其原亦本《内经》,而汉以后之说,一无所遗,其中旨趣,亦不能画一,使人有
医学源流论
卷下·金匮论 金匮要略,乃仲景治杂病之书也。其中缺略处颇多,而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惟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论
医学源流论
卷下·伤寒论论 仲景伤寒论编次者,不下数十家,因致聚讼纷纭,此皆不知仲景作书之旨故也。观伤寒叙所述,乃为庸医误治而设,
医学源流论
卷下·《难经》论 《难经》非经也。以经文之难解者,设为问难以明之,故曰《难经》,言以经文为难而释之也。是书之旨,盖欲推
医学源流论
卷下·围药论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围药。凡毒之所最忌者,散大而顶不高。盖人之一身,岂能无七情六欲之伏火
医学源流论
卷下·腹内痈论 古之医者,无分内外,又学有根柢,故能无病不识。后世内外科既分,则显然为内症者,内科治之;显然为外症者,
医学源流论
卷下·轻药愈病论 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之说,自宋以前已有之。盖因医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能辨医之高下,故不服药,虽不
医学源流论
卷下·补药可通融论 古人病愈之后,即令食五谷以养之,则元气自复,无所谓补药也。神农、仲景之书,岂有补益之方哉?间有别载
医学源流论
卷下·知病必先知症论 凡一病必有数症。有病同症异者,有症同病异者,有症与病相因者,有症与病不相因者。盖合之则曰病,分之
医学源流论
卷下·防微论 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
医学源流论
卷下·治病必考其验否论 天下之事,惟以口舌之争而无从考其信否者,则是非难定。若夫医则有效验之可征,知之最易。而为医者,
医学源流论
卷下·愈病有日期论 治病之法,自当欲其速愈。世之论者,皆以为治早而药中病则愈速,治缓而药不中病则愈迟,此常理也。然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