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
脉诀考证·脏腑部位 绍兴王宗正曰:诊脉之法,当从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中州之说。王叔和独守寸、关、尺分部位,以测五脏
濒湖脉学
脉诀考证·男女脉位 齐褚澄曰:男子阳顺自下生上,故右尺为受命之根,万物从土而出,故右关为脾生,右寸肺,肺生左尺肾,肾生
濒湖脉学
脉诀考证·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金陵戴起宗曰:脉不可以表里定名也,轩越人叔和,皆不言表里。《脉诀》窃叔和之名,而立七表八里
濒湖脉学
脉诀考证·脉诀非叔和书 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脉非一道,今世惟守寸、关、尺之法,所谓关者多不明,独俗传脉诀,词最鄙浅,非叔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四言举要 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彦希范著 明荆州月池子李言闻子郁删补 脉乃血派,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代 代 阴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 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结 结 阴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 《脉诀》言:或来或去。聚而却还。与结无关。仲景有:累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促 促 阳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 《脉经》但言:数而止为促。《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动 动 阳 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伏 伏 阴 伏脉:重按著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刊误。 《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细 细 阴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蓬。状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散 散 阴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经脉》。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弱 弱 阴 弱脉:极耎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脉经》。 弱乃濡之沉者,《脉诀》言:轻手乃得。黎氏譬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濡 濡即耎字 阴 濡脉:极耎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 帛浮水中。重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牢 牢 阴中阳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 扁鹊曰:牢而长者肝也。仲景曰:寒则牢坚。有牢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革 革 阴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 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博。此名曰革。男子亡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弦 弦 阳中阴 弦脉: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芤 芤 阳中阴 芤脉: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中空外实。状如慈葱。 芤,慈葱也。《素问》无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缓 缓 阴 缓脉:去来小驶于迟《脉经》。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张太素。如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紧 紧 阳 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素问》如转索无常。仲景。数如切绳。《脉经》。如纫箄线。丹溪。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微 微 阴 微脉:极细而耎。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脉经》。细而稍长。戴氏 《素问》谓之小。又曰:气血微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洪 洪 阳 洪脉: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 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短 短 阴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戴同父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长 长 阳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朱氏。如揭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素问》。 长有三部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实 实 阳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脉经》。 愊愊。坚实貌。 《脉诀》言:如绳应指来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虚 虚 阴 虚脉:迟大而耎。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 《脉诀》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涩 涩 阴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滑 滑 阳中阴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脉经》。漉漉如欲脱。 滑为阴气有余。故脉来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数 数 阳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 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 浮沉迟数脉之纲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迟 迟 阴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 《脉诀》言:重手乃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