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记
序 余昔者读书山中。爱其泉石塔庙之志之不详遗古略近。或出于愚夫野老之语。言□辞赘。可取者无几。将讨论删次之。未皇暇也。后二十年。仇书秘阁得庐山记。欣然以喜
庐山记
卷一·叙山水篇 尚书屯田员外郎嘉禾陈舜俞令举撰积路策杖而下。其至栖贤。则日夕矣。峰顶院之前。有辟蛇。行者饮牛池。 叙山水篇第一积路策杖而下。其至栖贤。
庐山记
卷二·叙山南篇 叙山南篇第三玄悟大师。其敕书署中书侍郎平章事崔。至太师兼中书令使官。凡三十二人。时江西观察使钟传奉行焉。建隆初。元宗之徙南都也。游览久之。
庐山记
卷三·山行易览 山行易览第四诜法师昙诜广陵人。幼而出家。为远公弟子。颇通外学。别识山中鸟兽毛色俊钝之性。洞晓草木枝干善恶甘苦之味。尤能讲说。风神超朗。气岸
庐山记
卷四·古人留题篇 庐山古今人留题多矣。清言丽句既落人口。山翁野老相传不绝。虽深岩穷谷人迹罕至。人之相去复数百岁。因其词想其风。有若履舄并游。而几案亲相与言
庐山记
卷五·古碑目 庐山自晋宋齐梁陈隋唐。至本朝。几八百年。其间废兴盛衰皆有记述。岁月浸久往往亡失。若殷仲堪作远公碑。天佑间犹见于贯休之诗。今无复遗漫矣。今录太
庐山记
跋 高山寺藏本庐山记五卷。卷二三宋椠本。余三卷旧钞补。然于宋讳皆阙笔。 盖亦从宋本出也。书中避讳诸字至高宗讳栴字止。而光宗之嫌名敦字则不阙笔。 盖
庐山记
跋 高山寺藏本庐山记五卷。卷二三宋椠本。余三卷旧钞补。然于宋讳皆阙笔。 盖亦从宋本出也。书中避讳诸字至高宗讳栴字止。
庐山记
卷第五 古碑目第七 庐山自晋宋齐梁陈隋唐。至本朝。几八百年。其间废兴盛衰皆有记述。岁月浸久往往亡失。若殷仲堪作远公碑
庐山记
卷第四 古人留题篇第六 庐山古今人留题多矣。清言丽句既落人口。山翁野老相传不绝。虽深岩穷谷人迹罕至。人之相去复数百岁
庐山记
卷第三 山行易览第四 江州出德化门五里。至延寿院(旧名罗汉坛)延寿院五里。至石塘桥周郎中溓溪。溓溪东南十里。至宝严禅
庐山记
卷第二 叙山南篇第三 由圆通二十里。至康王谷景德观。旧名康王观。入谷中溯涧行五里。至龙泉院。又二十里。有水帘。飞泉被
庐山记
卷第一 尚书屯田员外郎嘉禾陈舜俞令举撰 叙山水篇第一 案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九江。前汉郊祀志云。干封中。武帝
庐山记
序 余昔者读书山中。爱其泉石塔庙之志之不详遗古略近。或出于愚夫野老之语。言□辞赘。可取者无几。将讨论删次之。未皇暇也。